来源:教培校长参考
作者: 孙文敏
近期,不少校长反映:
“唉,后悔进入白名单,太烦了!”
“千辛*苦拿到办学许可证,没想到遭遇的不公越来越多,心里不平衡。”
“办学资质门槛太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
“真正办了证事情才多呢,疫情期间我们这边没有证的光明正大开课了,有证的等着验收,真是滑稽。”一位从业者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不可否认,疫情期间很多无证机构偷偷开课,根本就没有闲着。
事实上,这反映出当前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
一方面,全国很多城市无证机构依旧是多数,并没有受到严格管控,尤其是四、五线城市,政策层易流于表面,很多无证机构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另一方面,对于合规的教培机构负责人而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拿到办学许可证后,发现不仅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帮扶,受到的管控和制约却越来越多,所以心里极度失衡。
一位青岛K机构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表示:
“唉!某种程度上,针对教培行业的监管,对正规机构而言不太公平。实际上,全国教培机构的监管情况是,无论是防疫、消防、合格证等,有关部门只监管到我们这些合规的机构。但对于黑机构来说,他们是没有受到任何监管的。有时候卫生局、体委、*等会有统一大排查,但也只能是查到个例,想要做到全面,很不现实。
比如前几天,我们收到停课通知,虽然文件是针对所有教培行业,实际上对于无证的机构,政府是查不到的。我们楼上没有接到通知,他们也收到不到通知,依旧偷偷开课。我们老师向相关检查人员反馈这个情况的时候,他们会刻意规避这个问题。但对我们的每次都是各项检查,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准备,所以心里会觉得很不公平。”
在年*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规定,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但也在实际情况中,黑白名单制度也引起了质疑。文件中,黑名单中无资质和有负面清单的校外培训机构,并非以取缔的方式而是被列入黑名单行列,这对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而言,很不公平。
一位来自南京的校长也向教培校长参考表达了自己进入白名单后的烦恼:
“但现在很后悔。好烦,为什么要进白名单啊。不仅受的管制多了,约束多了,有关部门还动不动罚款,约束招生,广告也受限。但相反,没有进入白名单列的,无人监管,闷声发大财。即使反映相关情况,有关部门也会踢皮球。
说实话,对于教培行业的管控力度其实不如年、年了。这两年,我感觉查出力度、处罚力度还是比较小的。现在我们这边的白名单机构想联合起来,跟*反映情况,但收效甚微。一些进白名单的机构同行会向我抱怨,后悔进白名单。疫情期间,倒下的中大型机构比较多,黑机构不仅没怎么倒闭,反倒活的很好。因为它运营*极低。”
无证机构也有自己的烦恼。
对一些机构来说,不是不想办证,而实在是办证太难!
“不说其它的,就说消防,我找的代办。到市民之家签字,我手签到酸了。其他的行政签字盖章更难,跑七八趟能签字就算好的。有个部门的章我跑了快五个月才正式签字。”一网友在贴吧抱怨到。
此外,很多想要办证的人无不感叹“为啥办个许可证咋就那么难?”流程繁琐、消防难过、**金、场地、租房、装修等等,一道道高门槛,把很多小机构挡在了合规的大门之外。
有些小机构为了合规,因投入的资金过大,差点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我们北京的培训机构平米,年租金*,接手时转让费*,装修*。一条街类似我们这样的机构很多,没有一家营业面积达到平米以上。有关部门三天两天来查,我们受不了,没法正常招生和营业,退租止血了。以后出路有两个,要么几家联合,做大做强,达营业面积高租金,大家一起分担消防证。,办学资格证,装修的费用。要么不干了,回去做家教老师。有关部门太狠了,圈里流传,办消防证花*可以过,还要给某部门主管缴纳两笔办学押金大几十*,换营业场所重新装修也是一笔巨大开支。”
“我为了准备办学许可证,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审批局去了次,*去了次,消防去了次。来来回回,准备各类申办材料,让我身心俱疲。”
结语
拿到办学许可证的人后悔,进入白名单的机构觉得不公平,无证的机构又觉得办证难。
很理解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的初心,但正如,*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汪峻说的那样,“教育主管部门严格要求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对于中小培训机构来讲,的确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一刀切’的模式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尤其是从事校外素质教育培训的机构。
因此,全国各类中小城市当前存在的现状,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源头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而不是整风运动,昙花一现。另外,对已经办理资质的机构,要做到针对性的‘帮扶’,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者认为作为‘个体户’的培训机构数量太多,根本管不过来,所以就任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