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特点。据业内人士透露,教育培训行业里的工作主体都有加班习惯。市场销售人员工作时间日均超过10小时,一周超过50个小时很常见。而机构管理层,比如校长、总监、经理等,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并不鲜见。
在央视13套播出的节目中,一则关于“谁是最疲劳的人”的调查显示,教育培训成为五个过劳死重度关注行业之一,并超过传媒、互联网等传统高压力行业排在首位。
校长都有一笔“血泪帐”。事实上,很多校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不如老师潇洒,甚至被人说“抠门”,“做什么都要算帐”。其实校长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花一笔钱,自然而然就会细算,经营本来都要精打细算,何况当了校长,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你都得扛着。
校长都有一笔“血泪帐”。事实上,很多校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不如老师潇洒,甚至被人说“抠门”,“做什么都要算帐”。其实校长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花一笔钱,自然而然就会细算,经营本来都要精打细算,何况当了校长,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你都得扛着。
当一个校长,因为学校是自己的,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谁也不会因为你的效益不好就同情你,谦让你;该交的税要交,该付的工资不能不付,房租、水电、办公费等,一分也不能少。说穿了,大家都是在这个市场找饭吃,大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首先必须考虑自己,就像打麻将,既然你点炮时谁都不会可怜你,该你和牌,你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机构校长的日常工作
一、教学
1.跟行政同步教学进度,核对课耗。
2.跟老师了解家长反馈的问题或者意见,并提出解决方案,确定验收时间。了解每班孩子的出勤,确认补课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安排下次的学习效果检测方案。检查学生个人成长手册。
3.确定电话家校回访名单,邀请家长转介绍。
4.确定两次随堂听课时间和一次随机听课人选。审阅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备课进度。听取教师的课程流程优化建议,确定方案落地和试听时间。
5.安排最近的家长课堂听课,活动策划。
6.与教师一对一谈话,主要是帮教师舒缓心理压力,纯吐槽。
7.审核公众号和媒体素材,家长社群管理总结。
8.核查教学质量提高计划的培训进度。
周四:处理上课发生的各种问题,协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听课。
周五:检查教师的转介绍名单,安排试听时间。
周六:参与试听课的流程:帮老师打确认到访电话,协助教师接待第一次来的小朋友和家长,介绍品牌背景和文化,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完成试听课,安排人进行产品介绍宣讲,协助教师谈单。
周日:开个小会,总结本周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如果有出现大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研讨,需要修改的要出方案草稿。
二、招生
1.上周试听课分析,学员初次试听情况回顾,报名客户的课堂选择。未报名客户的拒绝理由和初次电话回访内容,追回计划,确定落实人选和成果节点。
2.同步本月市场进度,本周市场地推和活动场次安排,个人目标及达成步骤。
3.演练销售SOP,一对一模拟地推、电话、面谈。面咨录音辅助分析,沟通技巧和销售技巧培训。
4.核查渠道合作谈判进度。
5.了解同城竞争对手的动作,比如新的课程包,新的引流方案。
6.审批市场资金,确认广告位投入。
7.城管政策和教育政策通报。
8.其他需要审核销售SOP的会议,参见我2020-04-10发布的《体验课搞砸了,教培机构的“反思”会议要怎么开》一文。
周三:督促顾问邀约试听,再次回访上周未报名客户,确定真实原因,给客户定性,是继续跟进或者放弃。
周四:核查本周预定的邀约和回款目标,未达成的,确定具体措施。
周五:邀请客户上门体验。
周六:参与整个体验课环节,协助谈单。
周日:本周总结回顾,确认是否需要修改销售流程Sop。
三、日常琐事
包含日常的日报审核,财务审批,报销,硬件损坏管理,电脑系统重装,家长面对面沟通,教师情绪调解,还有各种给内部员工的培训,日常管理制度修订,下班晚了送老师回家,聚餐和团建活动组织,员工生日活动。等等等等,现在能想到的并不多,但其实每一天都忙的要死要活。
如果是遇上寒暑假,那事情就更多了,首先是调查各学校的放假复课时间,打探其他机构的假期学习包活动,包括学习内容,课次,课包价格,优惠方案,授课时间,教师人选,预报名人数;接下来是自己的课包转化目标制定,作战方案,价格区间选定、优惠方案,课包题材选择,结业标准,授课方式,授课教师,时间节点划分,推广方式,提成方案;然后是正式活动的策划方式,正式授课的课程管理方案。
是不是看的头晕?是,做教育培训机构的校长,既要把控产品、又要关心客户、还要关注员工、同时还要随时注意外部的政策和市场变化,很辛苦。
除了这些,校长们还需要做大方面的工作:
1、明确的架构
接手任何一个部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确或者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架构的关键是:谁在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内容,一定要明确。
所谓“明确”的意思是:
不允许两个人交叉负责!
也不允许集体领导!
不允许有模糊的领域!
出了问题,大家都清楚谁应该出来承担责任。取得了成绩,谁的功劳也很清楚。
2、明确的目标
领导不是决定怎么爬梯子的人!他是决定把梯子搭在哪个墙上的人。
所以他必须明确的指出这个方向,向全员传达。如果这个没有做好,再优秀的团队也不会拿出好的结果。
3、没有权力,就没有责任
天底下没有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事情。
你明确的委托了你的要求,就要明确的授权和投入资源给他。否则,出了问题责任不是他的,而是你的。
上司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下属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你能提供的,其实就是权力和资源。用好他们。
4、可视化
团队大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看不到问题。
即使团队还小,组建一个可视化的工具和流程的组合是必须的。这样你的团队才有足够的可扩展性。
你并不需要真的跟踪团队的每一个人每天在干嘛,但是,你需要有看到这些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出问题的时候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而团队成员知道他的东西“可能会被看见”,执行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提升。
可视化还意味着“信息的对称”。上面所有的工具和流程可以保证团队成员用最低的成本了解“项目中的新鲜事”。保证快速准确的响应。
5、扁平化
做事情上,不要设置太多级别。确保任何一件事的负责人,都可以直接找到可以拍板的那个人。
6、分割和适当的中间结果检查
把一个大项目分割成多个时间点做检查可以有效的管理风险。
确保你检查的结果不是虚的。一定要求可见的,最好是可触摸的产品。导入一些敏捷管理的方法保证这一点。
7、提前要求承诺
管理上常被忽视的一点是,没有提前要求团队成员的承诺。一个“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往往不会很好的完成。而一个“向上承诺会做好的项目”,则不一样。虽然很可能是同样的事情。
8、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
人并非不可改变,但公司里往往成本上并不合适
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做不好,即使是有能力但总不发挥出来也是没用的。还是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吧。
9、要结果,不要借口
工作上的事情只有两个结果:搞定,或者没搞定。
如果没搞定,我想听的是损失如何?是否有弥补 的办法?需要什么帮助?
至于你为什么搞砸了,中间有什么狗血?不要给我汇报。这些事情事后汇报没有任何意义。
10、不断改善
“改善”是丰田管理方法的核心之一。世界在飞速的变化,今天有效的方法,明天可能就失效。观察团队,发现问题,不断改善。
机构校长生存现状
1、“累”
培训业6天工作制是行规,加班是常态,对优秀人才的损耗速度奇快,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能当主力的,转眼就投奔一个舒服的行业去了。“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员工累,老板更累。身处一个边缘化的产业,被工商、城管、税务、消防、教委、房东、物业、新劳动法层层盘剥的苦逼校长们,长期处于倒金字塔的底层,心理健康程度堪忧,家庭幸福者凤毛麟角,严重心理变态者俯拾皆是,活下来的看上去大都意志坚强,目光呆滞。
2、“不挣钱”
再苦再累都没关系,挣不挣钱,才是要命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掠夺式扩张,行业暴利时代不再,还用传统打法,十个亿的盘子有可能还是运营负利润。花无百日红,过去几百人的大班,在2014年暑假,变成了下图这个样子,卖串儿比干培训强多了。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过一项多伦多大学的研究成果:越是聪明人,越容易掉进常识性的认知陷阱,而这个行业聚集的,原本都是高智商人群。“见人所未见”,洞察那些容易灯下黑的事物本质,才能让人淡定。《大学》开篇有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与此相悖的,是行业现在的躁动与喧哗。找互联网概念融钱的,线下转型O2O的,高管离职的,上市的,退市的,跑路的,线上的和线下的对骂,录播的和直播的互相瞧不上,庙小妖风大,行业突然变成一个热闹的蛤蟆坑。
不管产业如何升级,教学流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再造重组,资本如何催生泡沫,毕竟,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不见其道。”任何行业,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进入之前,路径选择是第一位的。